(通讯员 叶芳)2025年5 月 19 日下午,叶芳老师举办了一场题为 “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思政光辉与文化传承” 的学术沙龙,带领同学们走进中国钢琴作品的世界,感受其中的思政内涵与深厚的文化传承。

叶芳老师指出,在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历程中,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深厚的精神力量,是生动的思政教材。《黄河钢琴协奏曲》将黄河咆哮与中华民族抗争精神融合,用音乐语言展现家国情怀,激励听众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连。《松花江上幻想曲》则通过深沉旋律,表达东北沦陷的苦难与收复故土的渴望,唤起人们对国家主权的捍卫意识。众多以革命历史为蓝本的作品,如《红色娘子军组曲》,用明快节奏和铿锵旋律再现海南娘子军的英勇,展现革命年代女性的觉醒与抗争;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》以陕北民歌为基础,让听众感受革命根据地人民对胜利的向往和对党的忠诚,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
活动现场,叶芳老师结合具体曲目的演奏展开深度解读:陈培勋《卖杂货》以广东小调勾勒市井烟火,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激发青年爱国热情;朱践耳《流水》改编自云南山歌,用钢琴语言传递真挚情感;张朝的《哈尼情歌》与《努玛阿美》则以哈尼族音乐为根基,通过微分音与复合节拍,呈现“人与自然共生”的文化哲学。
“当西方乐器遇上中国故事,钢琴不再是‘舶来品’,而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。”叶老师表示,这些作品证明,传统与现代、东方与西方的碰撞,能孕育出兼具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的经典。
沙龙在热烈的演奏中落下帷幕。叶芳老师强调,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,既是一部艺术史,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成长史。在全球化背景下,推动钢琴艺术的民族化创作,不仅是对文化根脉的坚守,更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。
(审核 梁明明 编辑 石苗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