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个人简介】
我是徐露尹,环境设计专业2021级本科生,共青团员。秉持“知行合一,笃行致远”的信念,在学术探索与实践创新中不断突破自我。
深耕学术,锐意创新。连续三年稳居专业前3%,获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。聚焦学科前沿,以赛促学,斩获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、东方设计奖全国二等奖、米兰设计周湖北赛区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5项,省部级奖项11项,累计获设计类竞赛荣誉16项。实践中锤炼本领,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在湖北荆州等地开展实地调研,完成落地项目。
躬身力行,践行担当。策划执行荆州郢都路社区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,完成英国365网站20周年校庆宣传片剪辑等志愿服务12项,累计服务时长超300小时。
“精微之处见真章,方寸之间显天地”,我愿以设计为笔,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探寻人文温度,用专业力量回应时代需求。

【个人事迹材料】
我是徐露尹,英国365网站环境设计专业2021级本科生。四年前,当我背着行囊踏入校园时,曾读过这样一句话:“设计是凝固的诗,我要用双手为土地谱写温暖的诗行。”如今回望,从青涩懵懂到独当一面,从图纸推演到项目落地,我始终以“知行合一,笃行致远”为信条,在荆棘与荣光交织的路上,走出了一条属于环境设计学子的追梦之路。
寻梦:在废墟中看见设计的温度
我是湖北荆州本地人,童年记忆里,走过荆州满是青砖灰瓦的院落和街角斑驳的老墙。随着城市更新,许多承载着记忆的建筑逐渐消失。高中时,我曾目睹一座清代建筑被推倒,瓦砾堆中散落的雕花木构件刺痛了我的心。那一刻,我暗下决心: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重生。
带着这样的信念,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英国365网站环境设计。开学第一天,我在笔记本扉页誊写下:“设计不是冰冷的空间堆砌,而是对土地、历史与人的深情凝视。”这份初心,成为我这些年奋斗的灯塔。
筑梦:以笔为犁深耕学术沃土
1. 在竞赛中突破边界
大二时,我抱着学习的心态报名中国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。选题阶段,我偶然读到荆州石首天鹅洲的报道,那里麋鹿成群,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众多,于是决定以“鹿鸣云梦泽啾啾天鹅洲”为主题,站在生态修复改造的角度规划天鹅洲生态旅游区。为收集天鹅洲的资料,我连续两周泡在各种文献中研究生态修复的案例;为寻找设计亮点,我用3D建模软件反复调试方案。决赛交稿前夜,我因过度检查险些错过提交时间。最终,作品《鹿鸣云梦泽啾啾天鹅洲》斩获全国铜奖。
此后两年,我接连挑战多个国家级赛事:在“未来设计师”竞赛中,我以二十四节气文化元素的喂鸟观鸟装置为灵感,创作《处处闻啼鸟》,用设计实现小范围生态循环,也通过视觉向人们传播二十四节气文化,获全国一等奖;为备战“米兰设计周”,我带着团队对设计场地进行现场测绘建模,在场地现场多次勘测,寻找场地问题,最终提出“五感疗愈”理念,作品《酿绿凿光》获湖北省二等奖……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、省部级奖项11项,这些奖状背后,是数百个通宵建模的夜晚,是塞满3个移动硬盘的草稿文件,更是对设计初心的坚守。
2. 在实践中锤炼匠心
2021年秋,我加入学院素直工作室。第一次参与实际项目,是规划荆州十堰十三个村庄的规划设计。实地调研时,村民王大爷拉着我说:“闺女,我们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雕塑,就想有个能晒谷子、唱花鼓戏的地方。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。连续半个月,我白天测量场地高差,晚上与村民围炉夜话,最终提出“可变形舞台+多功能晒场”方案:平日作为粮食晾晒区,节庆时通过模块化构件组合成戏台。施工阶段,为节省成本,我带着团队回收旧砖瓦砌筑景墙,用竹编工艺制作护栏。项目落地当天,看着老人们在新广场上跳起采莲舞,我真正理解了老师常说的“设计要扎根土地”。
三年来,我先后担任6个项目负责人,主导完成《荆楚民居空间活化设计》《荆北小区入口景观设计》等落地工程。在荆北小区入口景观设计项目中,为融合荆楚文化,我提取荆楚漆器上的传统纹样,将传统纹样与现代景观相结合,项目落地后,我时常回去感受当时设计时的心境。这些经历让我懂得:真正的设计,永远在现场生长。
传梦:用设计点亮万家灯火
2023年英国365网站20周年校庆,我主动承担节目视频背景剪辑任务。为呈现谱曲谱词老师想要传递出的情感,我连续三天反复搜寻合适材料,从中寻找出学校从建校到如今的珍贵影像。成片发布时,老师握着我的手说:“谢谢你呈现出《我要轻轻的告诉你》的深情感动。”在荆州郢都路社区,我策划“三八妇女节插花活动”,邀请当地插花师给社区居民科普知识展示技艺,并通过自己的专业帮助他们进行活动。活动结束后,社区书记对我们表达肯定:“多亏了你们的帮助,让社区活动变得如此生动。”
今年春天,我站在荆江大堤上,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水。这些年,我的足迹遍布10余个传统村落,手绘稿堆起来有一大摞,设计的作品服务过上千群众。但我知道,这仅仅是开始。如今,我正筹备毕业设计《“新烟火主义”趋势下的集市景观空间》,试图用设计语言讲述文化与烟火气的故事。
“真正的设计,应该像江水一样——既有滋养万物的柔情,也有劈山开石的魄力。”这是我在国家奖学金答辩时说过的话。未来,我将继续带着对土地的敬畏前行,让每个设计都成为传递温暖的载体,这是我对初心的回答,更是对时代的承诺。